古代文学专业毕业的王文龙穿越到了明代,身处万历三十年,不会写八股文也不懂得打仗。恰逢明代出版鼎盛期,王文龙只得抄书混个糊口。没成想这一来他佳作频出名震天下:《儒林外史》《红楼梦》《海国图志》……太监中官想要招揽他,东林党人称他博学,传教士发现他比欧洲人还了解大航海历史,而王文龙也在不知不觉间踏上了改变时代的脚步。
万历二十七年早春时节,福建建阳县麻沙村。麻沙溪缓缓流过,沿着溪岸两旁建了许多板房,板房之外架着竹竿,竹竿上像晾衣服一样晾着一沓一沓的书页,板房之中有许多人正在进进出出,还能听到抄纸荡水和敲刻板的声音,河面上飘荡着烧柴火的气味和墨香,船上商贾将一包包装订好的书籍摆放到船舱里。建阳这座在后世名声不响的闽北小城从宋代以来就是全国最大的书籍生产基地,到明末,一个建阳县麻沙村一年产出的书籍就比得上别的地方几省的数量。一间只能称得上整齐的房屋里,王文龙面前摆着一份程文,正仔细的将这份程文誊写到一张小纸上。他手中拿着一支毛笔,随着每一次落笔,一个个标准的如同印刷出来一般的宋体字便呈现在纸上,横平竖直看着令人
相邻推荐: